
看完海角七號後會一直回想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在哪拍的,會想去找電影中的場景,於是我寫了一篇海角七號場景大公開。 但這次看完賽德克巴萊後,我卻想知道當時的公學校現在在哪?馬赫坡還在嗎?還有,從青年的莫那魯道到中年的莫那魯道,這段電影未演出的期間,到底又還發生了什麼事?但我卻對這段真實發生過的歷史、人物、地名等等實在了解不多,這些問題在腦海中回盪好久,在看完上下集後,跑去買了幾本書回來惡補,希望能解答我心中的一些疑惑。接下來就帶大家回顧幾個在電影中出現的歷史場景。本文場景順序乃按行車方向,由山下往山上走。
歷史場景一:人止關
人止關的意思是漢人止於此的天然關口。人止關是兩面絕壁夾峙的峽谷地形,底下的小路是唯一通道,因此這裡從清朝時代就成了塞德克族抵抗外敵的重要隘口。人止關戰役,1902年(日佔領台灣的第7年),由中村幸十郎中尉帶領的日軍(因軍帽前面綁著紅帶子,故稱為紅帽子),在人止關遭遇賽德克族的頑強抵禦,日軍慘敗,這是賽德克族與日軍第一次戰爭,也是唯一的一次勝戰。這時莫那魯道才約20出頭。(註:依賽德克巴萊電影顧問郭明正老師寫的真相。巴萊,莫那魯道並未參與人止關之役)
人止關舊貌

照片來源:台灣多樣性知識網
電影場景
,照片來源: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臉書官網
人止關現址 ,人止關現址位於台14 , 74K處
這裡有人止關的標識,此處有小型停車場,但這路小且假日車流量大,請各位務必小心。
很有氣勢的峭壁 (再次提醒各位這裡緊鄰道路,且腳下即是懸崖,請各位拍照時務必注意安全)。
歷史場景二:公學校遺址
上集~太陽旗最震撼的場景,公學校大戰,劇情就不再贅述。
舊照 :霧社公學校運動會典禮門口
照片來源:台灣多樣性知識網
霧社郵局與公學校運動會領獎處
照片來源:台灣多樣性知識網
霧社公學校訓導宿舍被槍擊後的情景
照片來源:台灣多樣性知識網
電影場景,照片來源: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臉書官網
現址已是台灣電力公司的電源保護場,要進霧社之前,會看到一個岔路,上頭有指示牌,右邊往奧萬大,左邊往霧社,各位此時往左邊看就是台電的電源保護廠了 (尚未過霧社加油站),希望以後可以開放民眾進去參觀。
歷史場景三:霧社事件紀念公園與莫那魯道墓
舊照
:莫那魯道(中間者)
照片來源: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
莫那魯道在馬赫坡岩窟自盡後,經過2年又10個月才被人發現他的遺骸,日本人把遺骨製成標本,還曾公開展示。民國62年花崗二郎的遺腹子,即當時的仁愛鄉鄉長高光華,把莫那魯道的遺骸從台灣大學移回安葬於此,定每年10月27日為霧社事件紀念日。更多移靈的相關報導請見~~霧社事件特輯 莫那魯道遺骸歸葬霧社始末(三)。
過了公學校往上行,接著就會見到大家熟悉的景點~~霧社事件紀念公園,碧血英風牌坊。
走進去就可看到莫那魯道的雕像,這雕像有做出莫那魯道的氣勢
旁邊也有賽德克族的抗日群像
莫那魯道安眠之處
右圖乃莫那魯道的遺骸,不喜者請跳過。見圖
歷史場景四:花崗山
花崗兄弟寫遺書以及族人集體自縊這幾幕,是令我相當感動以及摧淚的一幕。花崗兄弟的人生抉擇,我想任何人看了都會為之動容,以下兩篇文章推薦給各位。
霧社事件:被遺忘的悲劇人物
訣別的悲劇 (高山初子,也就是花岡二郎的妻子)口述歷史
舊照:花崗兄弟遺書
,照片來源: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
電影場景,照片來源: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臉書官網
電影場景二:花崗山,照片來源: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臉書官網
現址:花崗家族自縊的地點就是花崗山,原本稱小富士山,霧社事件後日本人改稱花崗山或花崗富士山,目前有步道可以走到山頂。地點:過了霧社往廬山溫泉方向行,第一個遇到的部落就是春陽部落,再進春陽部落前往右邊的河谷方向即可看到花崗山。
進入春陽部落,建議各位可以停下腳步逛逛春陽部落
櫻駐在所,以下為復興後的荷戈駐在所(照片來源: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)
春陽部落即為荷戈社,電影裡除了花崗兄弟,還有荷戈社的頭目塔道 諾幹以及比荷 沙坡這兩位饒勇善戰的戰士也是荷戈社的。荷戈社在霧社事件中視死傷最慘烈、婦孺最多人自縊的部落。只不過目前春陽部落的塞德克族是從平靜部落遷移過來的,之前荷戈社的族人都已被迫遷至現在的清流部落。春陽警察局前身為櫻駐在所(位置較目前現址還要高點),在霧社事件中被焚毀。
春陽部落街景
彩虹橋
春陽派出所旁即是春陽國小,在日據時代是蕃童教育所。這幾位小朋友,在學校玩耍,問他們吃午餐了,都說吃過了,且還說待會要去洗溫泉,要不是我還有好多場景要跑,還真想跟他們去。
背景是花崗山,刻意挑了一大叢紅花來當前景。
近中午,還遇到送報紙的阿伯,但感覺他是把送剩的報紙分送給鄰居的樣子~~
歷史場景五:蘇庫(suku)吊橋遺址與雲龍吊橋遺跡
在霧社事件時,賽德克人將吊橋斬斷以阻擋日軍的進攻。蘇庫吊橋橫跨濁水溪,當時長度144公尺,高差216公尺,曾稱霸全台。
舊照一
資料來源:行政院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
電影場景,照片來源: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臉書官網
現址:經過春陽續往廬山溫泉方向行,就會看到雲龍吊橋的遺跡,蘇庫吊橋遺址則在其上方處。(有去過廬山溫泉的朋友對這橋應該不陌生)
有如紅色的巨龍穿越而過
雲龍橋兩端共有四座賽德克族的雕像。
從橋旁可見溪谷,高度落差很大。
歷史場景六: 莫那魯道紀念碑
馬赫坡社(Mehebu),是我看完電影後才知道的名詞,真是汗顏。馬赫坡社位於廬山溫泉的上方平台,而廬山溫泉則是當時也參與霧社事件的波阿倫社(Boarung)。
舊照:由波阿倫社眺望因砲擊而引發火災的馬赫坡社
照片來源: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成果入口網
電影場景,照片來源: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臉書官網
現址:當我們到達廬山溫泉時,過了盧山吊橋後,右邊會看到正揚大飯店與廬山派出所,中間有條個紅色地磚鋪的步道,請各位沿著紅色步道上行。
我剛走時,其實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,因為後來的路徑不大,且感覺好像很久沒人走的樣子。
沿途有一個指標,請各位延著指標繼續上行
首先就會遇到莫那魯道的衣冠塚。(從吊橋走到這約需20分鐘,都是上坡路)
這裡有立有莫那魯道紀念碑與莫那魯道紀念館
從這可以遠眺馬赫坡古戰場
歷史場景七:馬赫坡古戰場
過了莫那魯道紀念碑,續行約15分鐘 就會看到馬赫坡古戰場。
馬赫坡古戰場現貌
這裡搭了一間房子,阿嬤還好心的請我進到屋子裡看
這裡也搭了一座塔樓
塞德克族人形雕像
歷史場景八:鐵木瓦力斯18人墓
莫那魯道與鐵木瓦力斯彷彿是霧社事件中的正反兩道,由於鐵木瓦力斯親日,相較於莫那的抗日,鐵木瓦力斯始終背負著負面的形象。
而這部片導演找馬志翔來演這角色時,馬志翔是道澤社的後代,馬志翔一開始也無法認同他的這位祖先,一度抗拒。但魏導告訴馬志翔,若因為親日成為味方蕃,所以他就是壞人嗎?魏導說這部片要談的是不同立場所面臨的抉擇。魏導認為我們應該以當時的歷史背景,回到最純粹的人心思考與掙扎,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鐵木瓦力斯的主觀想法,才能了解鐵木瓦力斯最後投日的用意。如此,馬志翔才願意接下這個角色,並賦予更多正向的詮釋。
賽德克巴萊:戲劇工程~~這篇影評寫道
魏德聖更高明的劇情鋪排則在於他避開了是非善惡的道德包袱,不會因為莫那魯道是主角,就讓鐵木瓦力斯背負了反派的大帽子;不會因為日本人屠殺了馬赫坡社人,就讓幫助日本人的鐵木瓦力斯成為噬血濫殺的鷹犬......顯然,魏德勝試咕論述的主軸精神在於人生一旦做出選擇,無關是非,更無關得錯,但是都得付出代價。
例如鐵木瓦力斯殺不了「好」的日本人,卻從此成為「壞」的日本人的利用工具;例如鐵木瓦力斯偕同日人獵殺莫那魯道,恨得牙癢的莫那魯道同樣也要緝拿鐵木瓦力斯的人頭,也會設局誘殺鐵木瓦力斯,人間的生存遊戲是只要選了邊,就無法退場,性格決定命運,選擇決定命運,魏德聖用性格與選擇寫下的悲劇情懷,就因此得著史詩的深度與力道了。
舊照:霧社事件時,為了方便區分良蕃與兇番,而如照片所示,要求良蕃攜帶日章旗。
電影場景(照片來源: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臉書官網)
魏導認為我們應該以當時的歷史背景,回到最純粹的人心思考與掙扎,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鐵木瓦力斯的主觀想法,才能了解鐵木瓦力斯最後投日的用意。
照片來源: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臉書官網
照片來源: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臉書官網
在拜訪莫那魯道紀念碑後,我轉往平靜國小,來看看這位備受爭議的勇士。道澤群總頭目鐵木瓦力斯及其他18個族人戰死紀念碑,現址位於仁愛鄉平靜國小校園裡 (各位朋友請多多利用假日前往)
從廬山溫泉轉往廬山部落,續行就會看到平靜部落,平靜部落即為道澤社,而這段路有點長,我開了約20分鐘左右才到平靜國小。
有別於莫那魯道之墓,這裡簡單太多,讓人經過幾乎會忘了或不知~~他(們)的存在。
魏導要告訴我們的是,我們應該記取歷史的教訓、但要忘記仇恨,而郭明正老師(清流部落、霧社事件的遺族後裔)也在霧社事件特輯 霧社事件八十周年紀念座談會提到:「
這邊就講到「親日番」,日本的用語是「味方番」,你不要說Tgdaya跟 Toda是世仇。什麼叫世仇?我不懂?第二點,如果以後我們Toda的子孫都叫「親日番」,這樣情何以堪?那個我們自己會去解釋,我們自己去講。很多人會 去製造我們的糾結,其實我們現在很好,我們彼此間還有婚嫁。光復以後,我們就互相嫁娶了。你們強加去解釋會有錯誤。」
經過了這多年,很多仇恨早已灰飛煙滅,或者說他們已找到自己的方式去撫平這傷口。
九、電影場景:石門山
這次我沒去拍電影所有場景,主因是覺得歷史的場景反更吸引我,更能帶我回到80年前的時代裡。有關這次的拍攝場景,建議各位可以去買電影.巴萊,裡頭有相當多的場景以及演員介紹,支持賽德克巴萊的朋友,可去買本來看看。國慶假期,我大概花了一天多的時間把以下這本書給看完。還記得我ㄧ開頭寫的,從青年的莫那魯道到中年的莫那魯道,這段期間、電影未演出的期間,到底又還發生了什麼事?
以下這本能高越嶺道~穿越時空之旅,總算解答我心中的疑問了,這本書從日佔領台灣寫到霧社事件止,時間剛好跟賽德克巴萊這部片一樣,且有關莫那魯道的事跡也有相當的著墨,可以說是賽德克巴萊的參考書籍。也讓我知道原來這段期間有好多事情發生,有好多骨牌一直出現,直到最後一塊骨牌倒下,爆發霧社事件。楊老師用說故事的方式講述這些歷史,讓我一看就停不下來,強烈推薦給各位,好多都是在能高發生的故事,登山的朋友們更要拜讀。
就這樣當我讀完能高越嶺道~穿越時空之旅,心中有股衝動想要去看看這些歷史場景,於是乎,我在國慶日當天的凌晨從南部出發(即使看了氣象預報是下雨),先殺到石門山。會選定石門山,主因是莫那魯道的出草舞是在這拍的,想說第一站就先來這裡並等日出。
電影場景:莫那魯道出草前跳的出草舞,照片來源:賽德克巴萊 Seediq Bale臉書官網
等到石門山果然如預期的正在飄雨,但想上山的心,還是像奇萊山一樣的堅定。下圖雲霧中,奇萊主峰小露一下臉
今天是百年國慶,有山友把國旗帶上山,剛好藉著機會參加國慶日的升旗典禮。
下圖在石門山頂拍的,右邊突起應該就是拍攝莫那魯道的電影場景了,還有小黑狗叼帽子給莫那魯道的場景應該也是在這邊拍的。
雲霧飄渺,想營造戰火下的馬赫坡。
等我拍完石門山,就下到霧社正式開始我的歷史場景之旅。
十、清流部落(川中島)
霧社事件後,日本人為了加強管理,遂把當時參與霧社事件的六個社的賽德克族遷移至川中島。川中島位於北港溪與眉溪匯流的台地上,距霧社約40公里之遠。
舊圖:被移送到川中島(今南投縣仁愛鄉清流部落)的保護蕃暫住於帳篷 右圖為電影場景
現址:流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境內
左圖為清流部落一景 ,右圖為從清流派出所回望入口處
餘生紀念碑
餘生紀念館,目前並未開放
清流部落目前仍以種稻為主,以下是令人期待的稻香。
這次把一些歷史的場景給看過,邊開車還放著塞德克巴萊的電影原聲帶,電影中的情節、畫面,彷彿重現在眼前,心理很踏實,但 也對這段歷史感到愧疚,遲了這久才知道才來關心。導演這次沒選擇在霧社當地拍攝,或許有些拍攝上技術上的考量,所以才有現在很夯的林口霧社街場景的出現, 希望這次藉由這篇文章帶著大家快速的導覽這些歷史場景,也呼籲大家也可以多到這些確實存在而被我們遺忘的場景走走,去緬懷一下這些英雄的事蹟。若您對霧社事件有興趣,建議先到以下網站先閱讀鄧相揚老師寫的霧社事件,我想對電影中出現的事件應該會更了解。霧社事件七十週年紀念網站
行程安排:建議各位可以排兩天的行程
第一天 白天上山先把場景一至八給走完,晚上可安排在廬山或春陽住宿泡湯,
第二天 白天可就近到清境農場並用午餐,下山時再到清流部落參觀(清流部落路線:從霧社下山走台14線往埔里方向,接台21線,再接投80鄉道,最後左轉過清流橋即可到達)。